找回密码
 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查看: 7449|回复: 1

[美文&转贴] 张蔷:80年代的青春痘【转】

 火.. [复制链接]
扫一扫,手机访问本帖
发表于 2016-11-5 09:30:3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对我这种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的90后小朋友来说,80年代是中国造神运动的第二次高潮。在那个年代,信息闭塞,一盘磁带、一张海报,就是一时潮流;一部作品、一个人物,就是一时轰动。


今天我想写写张蔷。








也许你会问:谁是张蔷?我不知该如何定义这个北京婆娘,如果非要让70后、80后和90后有一个大致的概念,那么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:张蔷=“三级歌后”刘美君+“电音女王”陈慧琳


1986年,张蔷、张行、张蝶并称京津沪“三张”。对年轻人来说,张蔷比邓丽君更辣更靡,但她从未被认真对待过。张蔷16岁出道,专辑销量高达两千万张,是第一个登上《时代周刊》的内地艺人,“最受欢迎”排名在邓丽君之前。尽管张蔷的歌在年轻人中广泛被传唱,但在当时的电视上看不到她的身影,在广播里听不到她的声音,在报纸上更无她豆腐块的容身之地。因此,张蔷是80年代一位红得很特殊的歌手。


音乐人金兆钧回忆说:“她那种声音的怪是非常俗的,太风骚了,可有人就是喜欢。为什么唱歌一定要字正腔圆或者甜甜美美?张蔷身上有一种亚文化的符号性质在,包括她那种做派,很多人都是喜欢的。”


莫言就是其中一个。






1986年夏天,西安电影制片厂来人找张蔷,那位安静的美男子就是莫言。莫言当时给西影做编剧,他的电影里有一个军嫂的角色,想请张蔷出演,但张蔷当时只有16岁,没办法演,她妈就替他婉拒了。


在我眼中,张蔷的成就并不比崔健差。如果摇滚乐是一代人的觉醒,那么迪斯科也是那个时代情绪的泄洪口。可惜,当时没有人正视张蔷在流行音乐史上的贡献和地位,这也注定了在今天这个时代她无法被封神,无法坐实中国的“New Wave教母”。她只是北京海淀区一大姐,沦为这个怀旧时代的消费品。


我听张蔷的年月,是双卡录音机的时代,当时电视上有一则很火的广告:燕舞燕舞,一片歌来一片情……那个小伙子叫苗海忠。






我有三个姨:一个爱钱、一个爱书、一个爱美。那张翻录卡带属于我“爱美”阿姨的。当时听歌都是转录,一张原版带5块5,即使深爱也是很难舍得掏钱去买。我对张蔷印象深刻的几首歌是《爱你在心口难开》《路灯下的小女孩》《走过咖啡屋》和《潇洒地走》。她的声音尖而不闹,淫而不糜,骚而不浪,甚至还有几分俏皮。


在我听张蔷没过多久,林志颖、叶倩文和小虎队就进来内地了,张蔷在我心里那一点点位置被港台文化取代。长这么大,我没有粉过任何一个偶像,但我却不曾忘记张蔷这个名字。我们一直心心念着80年代——读懂张蔷,才是真正读懂80年代。很可能你们人生中的这段记忆是支离破碎的,但请记住:全中国第一个穿齐逼小短裙、第一个在专辑封面穿泳装的姑娘是张蔷!






没错,张蔷是那个时代的女权斗士。


仲夏初秋,我在王思聪家的七星级酒店见到了张蔷。当天她穿着红色线衫,黑色小短裙,黑色丝袜,眼角的眼线上挑,嘴唇的弧线下垂,鼻翼的法令纹让她看起来并不亲切,她说起话来鼻音很重,“哎哟,刚才在台上端得太不舒服了,还是和你们这样聊天自在”。她寻了个舒服的姿势,眼里含笑含俏含妖,嘴角上扬的样子媚意荡漾,比同时代的其他歌手放得开。






张蔷1986年发表第一张专辑,但2000年才首次在电视上亮相,她在《同一首歌》上演唱了《爱你在心口难开》。一位已经四十多岁的歌迷说,她那天正在为老公和孩子准备晚饭,当听到熟悉的“欧欧耶耶,爱你在心口难开”时,她来不及放下手中的盆,立刻跑到电视机前。这是她二十几年来第一次看到活的张蔷,她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么欢快的歌曲中哭了起来。


是啊,人无再少年,只好怀旧,各自絮语。有的写出来是念,有的拍出来是谑,有的唱出来是叹。


1. 我 要 成 名


张蔷出生于1967年,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,她和弟弟跟随母亲生活。那时候离婚哪里像今天这么普遍?连买房都能假离婚。在那个年代,离婚的意义等同于耍流氓,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。






张蔷对于那段记忆是咬牙切齿的。父母离婚之后,张爸很想张蔷,就跑学校去看她。从那以后,张蔷在学校就没有好日子了。所有的学生都在传,“他爸他妈离婚了,他们是流氓”。一直到张蔷五年级,“流氓流氓”依然跟苍蝇一样在她耳边嗡嗡作响。






“我觉得学校是个挺讨厌的地方”,张蔷说,“我不喜欢。庞宽(新裤子乐队)也不喜欢。我们俩经常交流这个学校的问题,说那是扼杀我们潜能的地方,让我们失去自信的地方。我特别痛恨学校,那就是一个是非的窝子!坏人聚集地!”


至今她依然耿耿于怀,“我现在特别想问问当年说我爸我妈是流氓的那些人:他们到底是不是流氓?你们现在有没有离婚?我现在特想知道!这些坏人,坏死了。他们总问我,‘张蔷,你有没有发小’?我说没有。一帮坏蛋,欺负我。我不喜欢欺负人,欺负人的最后都会自食恶果。”






张蔷的母亲是中国电影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,李谷一为电影《小花》配唱的主题曲《绒花》《妹妹找哥泪花流》就是由张妈的这个乐队担任的伴奏。这个团的头牌是王洁实和谢莉斯。是不是又有代沟了?那我就再做个不恰当的比喻,王洁实和谢莉斯就是中国的卡朋特(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)。






据张蔷的好友常宽回忆说,张蔷小时候就很时髦,家里摆着成箱的可口可乐。张蔷小小年纪她就已经开始烫发,那个时候,“四联”是北京最好的美发店,但烫发是需要单位开介绍信的。张妈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时髦的女子,照着内部画报上芭芭拉·史翠姗的发型,亲手给张蔷烫了一个。从此,这种像摸过电门一样的发型就成了张蔷的形象标志。






因为当时的艺术工作者都这么有范儿,他们可以打着“内部交流”的旗号接触到很多国外的音乐、资讯,也会趁着很多演出机会买些蓝色眼影这种在国内少见的单品,所以在品味上会显得与众不同。像张妈的团里,很多年轻人当时都穿喇叭裤,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,会觉得他们打扮得跟“鸡”似的。


张蔷说她的前卫是长在骨子里的,她虽然生得没有那么楚楚动人,但小时候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走在街上有回头率的女孩儿。那阵子大家都穿藏蓝色裤子,她偏要穿条绒的;老师说不许抹口红,她偏要反其道行之。那个时候谁敢穿吊带啊?只有张蔷,而且整个后背都是镂空的。普通商店根本买不到这些“奇装异服”,外国画报上有她中意的样式,就让张妈给她做,用织锦缎、花贡缎,在当时来说这也算是轻奢了。






有人叫张蔷是“暴露狂”。


很多人追张蔷。那会儿年轻人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往你书包里塞一本《大众电影》或是一张电影票,还给你写不知道从哪儿抄来的诗。还记得有个德国指挥家的后裔,从8岁就喜欢张蔷,三年级开始就在课堂上幻想张蔷穿着红色的裙子来找他。后来,这人为了能得到张蔷家的地址和电话,拜张蔷她妈的同学庞老师学钢琴。如今,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小蓝颜。


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,张蔷从小就希望能过上好的生活,也希望能在经济上帮母亲分担一些压力。她当时是很有理想的,她就想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,想上中央音乐学院。她最开始女承母业,学的是小提琴,拉了有8年,但始终不得要领,只能在唱歌上使劲。当时有王洁实和谢莉斯的演出,张蔷就在后台看,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主角,不能像她妈一样一直待在乐队。她给自己取艺名叫“玫瑰”,在房间摆了很多娃娃假装观众,披上床单一遍遍彩排着自己的演唱会:女士们先生们,掌声欢迎欢迎超级巨星张蔷。






那个时候的中国其实并不开放,但年轻人的心是渴望自由的。80年代初期,黑灯舞会在各个阶层中盛行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Home Party。爱跳舞,爱热闹的年轻人,都会组织自个儿比较亲密的朋友和有点姿色的女孩上家里来。黑灯舞会不是一直都黑着灯,是把15W的小灯用红色的布包上点儿,到“舞会”快结束的时候,可能会关一分钟的灯。这个时候,你可以亲你喜欢的女孩儿,也可以搞一些小动作,但你不知道是谁摸着谁了。等猛一开灯的时候,你会看到谁拉着谁的手,或者谁正抱着谁。“那一瞬间还挺乐的”,张蔷回忆说。






公安对“黑灯舞会”的定性是“聚众淫乱”,时不时就来一次严打,但这种东西越打越压,越狂越劲。有一次公安接到朝阳群众线报,跑去东大桥一带冲场,张蔷趁乱逃走,她站在东大桥上特别失落,她真想跳舞,但特别彷徨,“我现在上哪儿去?我该干点儿什么呀!”


当时最倒霉的当属戏剧小生迟志强。






他也是因为和女青年跳贴面舞,并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发生了性关系,被举报后以“聚众淫乱”和“流氓罪”拘捕,判处有期徒刑4年。他的《铁窗泪》曾在中国风靡一时,目前迟志强和妻子生活在杭州。


2. 万 元 户


1984年中国的大环境非常有趣。


洛杉矶夏季奥运会,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;10月迎来中国建国35周年,久违15年的大阅兵出现在天安门;那一年,在特区深圳,平均三天就有一座高楼拔地而起,“到深圳去,到特区去”,成为一句口号;年底,北起大连,南至北海,中国有14座沿海城市开放,外国的流行文化通过渐趋开启的国门传入内地。当时,中国家庭的电视机保有量达三千万台,但频道只有央视一套。此时的流行歌曲已经不会受到严格的非议,我们第一次在春晚上看到香港歌手张明敏。






这一年,为了丰富荧屏,中国第一次举行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,那个时候的评委是才旦卓玛、王昆这样的老艺术家。那一届比赛只有美声和民俗,但很多参赛选手已经选择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。决赛的现场录像在央视播出,很轰动。节目组收到大量来自观众的表扬信和建议信,半个月就装满十几麻袋。那年专业组的银奖获得者是关牧村,铜奖获得者有殷秀梅和彭丽媛。


同一年,北京市也举办了一场唱歌比赛,海淀区205中学学生、16岁的张蔷报名参赛,她演唱的曲目是卡朋特兄妹的《什锦菜》。那个时候她并不会英文,ABCD都分不清楚,歌词都是靠标注拼音硬记。据张蔷回忆,比赛的形式就跟超女海选差不多,评委大叔们在台下一字排开。她唱完了,大叔们却眉头紧锁。一位评委建议张蔷回家,“你这种唱法肯定不会被选上的”。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,心气比较齐,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,谢莉斯唱歌加一个滑音就变成“资产阶级滑音”,李谷一唱的《乡恋》都是靡靡之音啊!你凭什么唱美国歌曲,好大的胆子!


很多人告诉张蔷,你去广州茶座去唱啊,只有广州能接受你的东西。哎哟,张蔷那时候就特别想去广州,但还没等买火车票,她的好运气就来了。






因为刚刚改革开放,流行音乐在当时是最直接的大众娱乐消费。巨大的市场需求,促进了当时音像行业的发展。1979年国家批准太平洋影音成立,不再是中唱一家独揽。太平洋一年销售量800万张,挣了上千万,眼睁睁看着“太平洋大楼”拔地而起。短短四年,中国成立了三百多家音像公司。


当时,一家音像公司每个月要发行十几盘专辑,最快一天录一盘,可以说开动机器就赚钱。不过,他们根本没有版权的意识,听到好听的歌曲拿来就扒,像张蔷的《路灯下的小女孩》原曲是来自德国组合Modern Talking的《兄弟路易》;1987年费翔唱的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,张蔷在1986年的《星期六》专辑中就已经翻唱过。音乐人黄小茂、陈哲等人那个时候负责填词,扒完就唱,唱完就录,录完就发,大卡车将这些卡带拉往全国各地。那个时候像成方圆这种有名的歌手差不多全录遍了,音像公司开始挖掘一些新人,于是就挖出了王菲和张蔷。






1985年,云南音像出版社去中央歌舞团找歌手,张妈的同学在那里工作,立刻就告诉了张蔷,张蔷兴高采烈的去试音,一曲唱罢,赢得了录制专辑的机会。首张专辑《东京之夜》,主打歌是《星星向我眨眼睛》,因为没有知名度,首版只发行了60万张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含蓄,张蔷这种“赤裸相见”很受年轻人的欢迎,很多青春期情感无处宣泄,都寄托在张蔷的歌声中。其实16岁的张蔷感情经历也没那么丰富,所以在唱这些“小黄调”的时候,她说她脑子里想的都是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。






专辑很快脱销,出版社24小时加班,每天三班倒,机器没休息过,很多供货商在门口拿着钱等着提货,最终这张专辑的销售量是250万张,张蔷的稿费是2000块。






云南音像出版社又给张蔷开出了9000块稿费,条件是三个月里只为云南音像出版社录歌,当时人均工资只有70块。很快第二张《害羞的女孩》问世……张蔷在入行第一年推出6张专辑,三年中最多一次稿费拿到过25万。






那个时候小店招揽生意放的是张蔷,家里的录音机放的是张蔷,街头巷口放的还是张蔷,那个娇嗲的声音铺天盖地。音像公司收到了上百封年轻歌迷写给张蔷的求爱信,她阅后即焚。


当时,文化领域的政策很宽松,人们对听什么有更多的选择。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不停在转录,最早是邓丽君、刘文正、张帝……能流传到北京的就想方设法弄来听,张蔷也成了中国女歌手中一个遥遥领先的形象。不过,整个国内的局势是刚刚开放,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。你看当时的样板戏,李铁梅可能是一个女的,但她的舞台性格上并不具备女性的特征,而张蔷为自己选择录入专辑的歌曲,与最强烈的集体主义情绪有所距离,因此张蔷得不到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,只能借助于民间悄然流传。她没有喝彩,也没有批评;没有师承,也不隶属于任何团体。






“她让外界对文艺界有一种误读,认为搞音乐的都是这样的”一位音乐人回忆说。


所以张蔷是一个红得很特殊的歌手,走在街上根本没有人认识她,她说她那会儿就是录音棚、家两点一线,平时跟她的猫和男朋友玩。她对媒体的集体失语没有任何感觉,当时国内只有《世界之窗》采访过她,其余都是外国媒体。


1986年,张蔷登上了《时代周刊》,一开始是一家香港报纸的驻京记者来敲她家的门,因为地坛庙会上卖磁带的老大爷跟他说,张蔷是全中国最火的歌手。香港媒体的报道引起了《时代周刊》的注意。一个菲律宾记者又来找她,说要给《时代周刊》做一个六大歌手的专题,但不知道最后周刊会不会采用,到时自己去涉外饭店买来看看。过段时间张蔷去买,果然有她。“那本杂志后来弄丢了”,张蔷说。






张蔷当时的原则很简单,只要钱给到位,只要不少她一口吃的,她并不介意有没有媒体为她正名。张蔷特别爱吃,当时赚的钱都填自己嘴巴了。她说,80年代的东西物真价实,人们吃不到现在这些个脏东西,“那会儿大黄花鱼”,她伸出了半个胳膊,“我在友谊商店买了一条,99块钱外汇劵,相当于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吧,夹出来就是蒜瓣儿肉,可不是现在的黄鱼,我们那是黄花鱼。”


许老湿听了特敬畏,因为平时都是喝风的。


3. 走 穴


80年代,中国曾出现过走穴风潮。张蔷很少走穴,因为录音已经可以给她带来很丰厚的报酬。最忙的时候,她一个月四张,几乎是把中国大剧院的录音棚给包了。那会儿她感冒了要唱,因为棚定了就不能退;乐队按着G调拉完了,她硬着头皮也要唱,因为要按F调重录就得再付一次钱。2年她录了19张——他们就叫她棚虫


那阵子,张蔷妈妈所在的中国电影交响乐团主要来源就是走穴,其中王洁实和谢丽斯组成的电音小乐队给乐团创造了不少业绩。当时走穴还是大篷车形式,这些队伍在北京站的东大钟底下集合,都奔东北那边,什么三门峡、沈阳、抚顺,那时候还不知道往南方走。






王洁实走穴的时候带过张蔷,当时她刚刚参加完唱歌比赛,在乐团碰见王洁实。王洁实说,“哎,小丫头,现在听说唱歌不错,走(穴)吗?”张蔷说:“走啊,哈哈哈。”“多少钱一场?”张蔷卯了卯劲说15块。王洁实说太少了,给你30吧。


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时代,所以真的不要笑话他们。王洁实和谢莉斯走的地方都特别好,厦门鼓浪屿上也曾回荡过他们的歌声,受到的待遇就像现在最火的明星一样。张蔷说谢莉斯好漂亮,蓝蓝的眼皮,大长睫毛,很洋气。那时候的张蔷还没成长起来,只能做垫场表演,唱《伤心的电影》等四首歌,她一共演了四场,赚了120块。






1985年张蔷跟着刘晓庆走穴,那是她走穴赚钱最多的时候。当时人人都想跟刘晓庆走穴,因为她太火了,一天24个小时,3个小时一场,连轴演,饿了就吃面包香肠,喝自来水,实在累得不行啊,后台打个盹。最后张蔷受不了了,跟刘晓庆说“我要花五百块钱睡觉”,刘晓庆也没辙,“行,那你的钱就没了”!






刘晓庆真是赚钱赚到入魔,有报道说她与姜昆、李文华、马季等人四天演了24场,个人共挣了3600块,那时候她的工资每月50块。张蔷说,刘晓庆把钱装在枕头里,晚上枕着钱睡,她还教过刘晓庆唱《什锦菜》。后来刘晓庆被文化部调查,她被勒令写检查。可是,依然阻止不了她对走穴的热情,索性自己做穴头,组班子到各地演出挣钱,刘晓庆也因此在穴界得了个绰号——大猫(扑克牌里的大鬼)。张蔷回忆,那个时候观众看演出手里都拿着几分硬币,喜欢谁就往台上扔钱。在灯光的照耀下,那些硬币闪着钻石一样的光芒。


1986年,秋,北京小雨。张蔷从沈阳演出回来,被一群人堵住了,要她跟他们去河南走穴。张蔷一脸疑惑,原来是穴头买通张蔷的舅舅,替张蔷答应下来。张蔷很气愤,但还是答应去了河南,没想到是上了贼船。穴头在河南一站站演出,不给她劳务费。张蔷提出回北京,穴头为了吓唬她,当着张蔷的面打了一个小演员和灯光师。后来张蔷在演出中累病了,穴头还是逼她上场。最后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,张蔷溜回了北京。


更让张蔷羞耻的是在三门峡的那场穴,演出进行一半当地公安就来了,硬是取消张蔷的演出资格。他们说张蔷打扮像外国人,跳迪斯科是小流氓的行为,她唱的歌曲有毒,会毒害青少年。






当时内部保守人士对张蔷的负面评价很普遍。因为在1985年的时候,张蔷在《青春多美妙》专辑封面上穿了泳装,那张照片是在八一湖国家帆板集训队照的。因为张蔷所有专辑都是大头照,没有人看到过她,就疯传她有小儿麻痹症。为了打破这个无聊的传言,张蔷在新专辑封面大胆露出大腿,却也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




最具有争议的一件事是1986年,正值世界和平年,内地歌手组织了一场《让世界充满爱》的演唱会,一共请来了108位歌手,几乎所有当时最火的歌手都去了,但其中并没有张蔷。张蔷回忆,当时很多歌手都拿到了红头文件,只有她拿到的是复印件。






那天有一个男的,特奇怪,他跑到我的录音棚里。我正在录音,他就拿了一把椅子,准备坐在我的旁边。哎,我说这是谁呀,我不认识啊,他怎么能看着我唱歌呢?能让他出去吗?他就生气了,说他是《让世界充满爱》的主办方之一。后来这人就到处说,“哎呀,这个张蔷呐,不识抬举,我本来想她参加一个很大型的活动呢,还轰我。行了,你甭去了,不邀请她”,但后来他还是邀请我了,不过给了我一个复印件,我看别人都是红戳,凭什么我是黑戳?那会儿拿这个(红头文件)就跟拿到门票似得,他别再为了羞辱我给我一假票。我比较害羞、比较谨慎,所以我就没去,但如果他给我红戳,我想我会去的。


也正是因为张蔷缺席了这次的演出,她被官方封杀被禁的传言甚嚣尘上。在那个节骨眼,一个英国女记者来访,在她家随便拍了拍,又问了无关痛痒的问题,最后剪了一个7分钟片子在香港播了,并在解说中称“张蔷的磁带在大陆遭禁、被查封”。官方震怒,真就对张蔷施压。那一年张蔷只有18岁,没有人再邀请她录歌,她的事业也随之陷入低谷。


4. 退 出 歌 坛


张蔷当时是想进东方歌舞团的,因为他们的外事演出任务特别多,但是很遗憾,因为这个短片,堵死了她被收编的心。当时流行出国热,陈冲、苏小明都是那个时候走的,有个音乐人就问张蔷,愿不愿意去澳大利亚。张蔷想想觉得,自己今天得来的一切太容易了,没有什么害怕失去的,随时归零都可以。另外一个原因是她想出去避避风头,她唱到19岁,虽然中国的原创音乐那个时候有些不近人情,但再翻唱下去也真是没劲了,程琳当年翻唱邓丽君非常有名,一首西北风之后,她的专辑《熊猫咪咪》全都是原创。但张蔷不属于任何单位,没有自己的词曲团队,单调的翻唱生涯,像机器一样,她累了。她跟她妈说,“我把钱花完就回来”。


我出国留学都是我自己攒的,我没有用家里的。我记得我走的时候,去北京的秀水街换黑市的美元。一小伙子们帮我换,我一上午把美元都收光了。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,不能总去外国给人家刷盘子,我在家都不给我妈刷碗,给老外刷碗?那我也太对不起我妈了。哈哈哈,所以我没在国外待特长时间,我很会乱花钱的。每天都给自个儿买礼物,所以把钱都花光了,我跟我妈说我要回来啦,钱已经没有啦。


1987年《潇洒地走》,是她最后一张专辑,在专辑的intro,有一段张蔷的独白。





亲爱的盆友们,你们好,我是张蔷,近两年来,承蒙各位厚爱,已经录制15张盒带,今天当我走进录音棚的时候,心中笼罩淡淡的哀伤。因为这是我为朋友留下的最后一集盒带,当你们听到我的歌声时,我已经到了遥远的澳大利亚……


一年之后,张蔷回国。这一年,中国内地第一次引进齐秦的专辑《狼》……一下子,内地的少年们再也不听大陆的歌曲了。同年,境外艺人不再受到限制,央视《旋律舞台》推出了《潮——来自台湾的歌声》,内地观众第一次见识到MTV,歌手张雨生、伊能静、红唇组、小虎队、童安格、苏芮他们迅速俘获内地青少年的心,谁会有耐心等张蔷呢?






张蔷回国后推出两张《来自澳洲的歌》,销量没有早年的风光。很多人觉得,张蔷就是从1989年之后隐退的,但张蔷说自己是因为去香港结婚生孩子才消失的。因为那个他在香港等她。他们当时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香港,所有相思和牵挂最后化作一张10万块的电话费账单。






离婚后,张蔷带着四岁儿子回北京。张蔷说,自己还是喜欢北京,到别的地方总是不适应。她当时只有25岁,但已经心如止水,“我就是想好好养大孩子,没有别的欲望。”
回到北京,张蔷忙着带孩子又忙了四年多,有次去友谊商店,看到木匠乐队(卡朋特兄妹)的CD,心里面酸酸的。张蔷跟我说,“我从小就喜欢卡朋特,早上起来迷迷糊糊先把录音机打开,是《昔日重来》唤醒了我。我大概有四五年没有听卡朋特的歌,再次听到,我心里酸酸的,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。真的,当时北京空气的味道都扑面而来。”





2000年,《同一首歌》找到她,希望她演唱《相思河畔》,张蔷执拗的要唱《爱你在心口难开》,那是张蔷第一次上电视节目,也是歌迷第一次亲睹她的芳容,只是斯人已老,只剩回忆。






张蔷并没有在事业上趁胜追击,而是选择再婚,去国外生了两个女儿,十几年的好光景又生生浪费掉,“一般一个女艺人离开三年,再回来要做很多的努力。不是说像我以前想象的,我先生(孩子)啊,生完我就回来了……往往生完了你就回不来了”,张蔷说。


2013年,文艺复兴,二八大杠自行车、爆炸头、迪斯科、霹雳舞……又成了时髦的玩意儿。



有些人觉得是挖坟,有些人觉得是考古。






张蔷签约摩登天空发表了专辑《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》,让人觉得畅快。内地流行乐坛开始为张蔷正名,虽然时代不属于她了,但她的地位仍如美国歌手Cheer。(杨宗纬就特别爱这张专辑,还在音乐节上翻唱过专辑里的《我的八十年代》)









记得有人记录一场活动:主持人说,“蔷姐希望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卖出200万张唱片,举行100场演唱会,请大家帮忙实现她的愿望。”现场的小年轻根本听不进去,一哄而散……


48岁的张蔷,带着她的80年代,正在被这个商业时代所消费。有多少人是真爱?也不见得,更多的或许是猎奇。


年轻的时候,张蔷特别想嫁给刘文正这样的男人,现在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。她说,她也会对某个孩子偏心,但为了让自己心里平衡,她会多给另外两个孩子点儿钱。





对她来说,比嫁给刘文正更幸福的事儿是吃。


平时,她和院儿里的邻居打麻将,五块钱一张。她还是最爱收礼物,恨不能每天都举行生日派对。她仍旧不和这个圈子里的人走动,因为她不喜欢跟爱动脑子的人交往,她觉得越简单越好。她不喜欢跟人家诉苦,因为她也没觉得自己怎么苦,诉不出来。


曾经,我伴着初生的律动在舞厅把脖子和屁股转到飞起;曾经,我和小伙伴起舞前喝光一打加料的啤酒。现在,我们怎么开始变得那么扭捏了?怎么和人讲话的时候开始道貌岸然了?怎么当初倔强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了?



人们常说,时间在流逝,其实不对。

时间是静止的,是我们在流逝。






许老湿灵魂赞助商又回来了







出于尊重不做精选留言

关注请扫二维码
有您支持,更添动力!
留下的脚印
马哥友情提醒: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、视频链接失效,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。
【公告】: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(◄ 戳我看详情)
发表于 2016-11-5 17:49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跟着这个帖子一起回忆一下曾经的美好年代~
马哥友情提醒: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、视频链接失效,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。
【公告】: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(◄ 戳我看详情)
回复 点赞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站点统计|手机版|Archiver|小黑屋|怀旧音乐伙伴BBS ( 沪ICP备15028970号 )

GMT+8, 2024-11-25 09:33 , Processed in 0.047823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