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查看: 5465|回复: 1

[资料] “我从《江姐》中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力量”----任桂珍

 火.. [复制链接]
扫一扫,手机访问本帖
发表于 2013-7-6 18:52:4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 2011-07-24 10:54:41

        许多人听过歌剧《江姐》,剧中《绣红旗》、《红梅赞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入人心。昨天,歌剧中的“江姐”、“韩英”的扮演者任桂珍来到珠海文化大讲堂,这位15岁就入伍的老兵,讲述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和成长经历,她说自己塑造的英雄人物激励着她,让她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,装着观众。

   “一白一黑三红”深入人心

   任桂珍1933年出生在山东,1948年入伍,这位沂蒙山区的女儿,跟随部队一直南下进入大上海。她说:“我是扭着秧歌打着腰鼓走进大上海的,在上海歌剧院呆了60多年,是党把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培养成一名艺术家,我一直铭记于心,只有在舞台上用歌声表达我的心情。”

   任桂珍的拿手歌剧是“一白一黑三红”,她最早唱的歌剧是“一白一黑”,《白毛女》和《小二黑结婚》,接下来是“三红”,《红霞》中的农家女把敌人引进死山谷;《红珊瑚》中的渔家女升起了报信的红灯;《洪湖赤卫队》中“洪湖水,浪打浪”更是一首经典老歌。

   歌剧《江姐》演出超过500场

   在昨天的讲座中,任桂珍深情地唱起了《绣红旗》,这是歌剧《江姐》中的著名选段,“线儿长,针儿密,含着热泪绣红旗……”那些熟悉的旋律、熟悉的歌词,把观众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。今年已是78岁高龄的任桂珍是上海歌剧院第一代“江姐”的扮演者。她深情地说:“《江姐》除了剧本好、音乐优美、歌词动人之外,江姐的那种献身精神感动了我,我从这部剧中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力量。”

   据悉,上海歌剧院1965年首次排演《江姐》,作为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,40多年来演出场次超过500场,创下了上海歌剧舞台的演出之最。任桂珍说当年接到演出任务时她刚刚生完孩子,形体懈了,声音也松了,但她勤学苦练,克服了重重困难演好了这个角色。她说:“这些小小的困难跟江姐这些革命先烈比起来,算得了什么?这些先烈的鲜血才换回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

   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由她原唱

   任桂珍说,我只是在舞台上塑造了江姐这个英雄人物,但是观众却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她。歌剧《江姐》一上演即受到热捧,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一个经典角色,每次演出谢幕,观众的掌声都长久不息。

   任桂珍除了演出一系列歌剧,她还是歌曲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的原唱,许多人以为这首歌是才旦卓玛的歌曲。任桂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,为了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,上海艺术家创作了这首歌,她第一次在上海文化广场唱响,后来又录制了唱片。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时才旦卓玛说她想唱这支歌,任桂珍说好歌应该大家唱,于是这首歌被才旦卓玛唱遍了大江南北。任桂珍说:“歌曲又不是私人财产,她唱红了这首歌,我的心里也很高兴。”

   天生就是唱歌剧的料

   据悉,一位观众说她看了七遍《江姐》,还有的观众看完《江姐》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任桂珍在山东演出的时候,老百姓排着队给她送吃的,篮子里装满大蒜大葱烙饼窝窝头,让这位艺术家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
   那个年代,文艺界有一个口号“演英雄要学英雄”,任桂珍一直用来激励自己。有一次,《洪湖赤卫队》在苏州演出,她发高烧39.8℃,领导和医生都不让她上台,但是她不上台观众就要退票,她一咬牙:“上!”她让两个人架到台边候场,一上台她就来精神了,唱念做打一丝不,一下台她就躺在后台汗如雨下。任桂珍笑着说:“那场演出是我歌剧生涯最辉煌的瞬间,我的状态好得出奇,音域宽广,情绪饱满,也许我天生就是唱歌剧的料。”

   在老歌里追寻成长的痕迹

   任桂珍年轻时“火”过,文革时也受过冲击,打扫后台,清洗服装,她认为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,心情并没有太大的落差。因为她在当“角儿”时不端架子,平时和同事相处很好,身处逆境也没吃太多苦。她笑着说:“那时演出别人吃宵夜没有我的份儿,大厨每天晚上还给我留两个肉包子呢。”

   任桂珍1986年随着丈夫来到意大利,1996年又回国定居,她跟年轻时一样,经常到工厂部队演出,到合唱队指导演员的发声,还参加了“百老讲师团”,专门为群众普及艺术和历史知识,整天忙得不亦乐乎。今年是建党90周年,她在上海的一场纪念演出中唱了三首歌《谁不说俺家乡好》、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、《绣红旗》。她说:“唱起这些老歌,我再次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,我要感谢党和祖国,更相信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。”

   ■主要观点

   话筒是把双刃剑

   任桂珍说,她唱歌剧那个年代,舞台上一般只有中间顶上吊一个扩音器,演员要把声音传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,真的需要功夫。现在的歌剧演员都依赖话筒和字幕来演出,她说:“有了字幕,咬字不清也把观众糊弄过去了,有了话筒,演员就可以偷懒。给我一个话筒,我一天唱两三场歌剧都没有问题!”

   任桂珍认为,话筒是把双刃剑,可以美化演员的声音,遮盖声音的瑕疵,但是演员如果过分依赖话筒,会把基本功给“懈”了,会影响角色的演绎。她说:“演员要理解角色,用心塑造,才能感动人,否则演员在台上就永远是一个道具。”

   艺术家不要唯利是图

   任桂珍曾赴意大利十年,回国以后觉得自己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,现在的演艺界不可能回避“名利”二字,她对演出界一片唯“钱”是图的风气十分不满。她说,有一家工厂想请她演出,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,那人又问任桂珍要多少“出场费”, 任桂珍说:“我不要钱,我是一个艺术家,不是被人们拿来讨价还价的物品。”

   当任桂珍听说一些歌星的出场费是60万元,她吓了一跳,她说:“唱两首歌就值60万元?还有那么多老百姓的生活怎么办?”她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现实有点无奈,但她坚定地说:“现在的年轻演员心思都不在戏上,都想着走穴赚钱。但作为一名老艺术家,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。”

   ■现场互动

   如何处理高音? 学美声打好发声基础

   在昨天的文化大讲堂,一些观众听完了任桂珍的讲座,向她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高音。任桂珍说演唱者先学习美声才能打好发声基础,学完美声之后,无论通俗、民族还是美声都能唱好。她本人也是唱完《白毛女》之后,觉得唱高音有点吃力,用单纯的民族唱法唱不了《江姐》,她就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了两年美声。她说如果没有美声唱法的气息共鸣,演员的声音是到不了全场的,除了学习科学的发声法,她还汲取我国民间地方戏吐字字正腔圆的特点,借鉴民间艺人“喷口”式的唱法,以咬字的铿锵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。


zhuxiao1107596_b.jpg


   主讲人简历

   任桂珍:著名女高音歌唱家,国家一级演员,上海歌剧院第一代“江姐”。曾任上海歌剧院指导、上海市音协理事、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。在《江姐》、《红霞》、《红珊瑚》等几十部歌剧中扮演角色,创造了众多不同性格、不同地域、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。善于博采众长,在吐字、声音控制、音色变化等方面,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;在行腔处理、表现人物等方面则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方法,同时又借鉴了西洋发声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
zhuxiao1107598_b.jpg


有您支持,更添动力!
留下的脚印
马哥友情提醒: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、视频链接失效,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。
【公告】: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(◄ 戳我看详情)
_zenggang88_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3-7-6 20:2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马哥友情提醒: 如果发现帖子里的音、视频链接失效,您可以回帖请发帖人补上。
【公告】:论坛开通微信公众号提醒服务 (◄ 戳我看详情)
回复 点赞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站点统计|手机版|Archiver|小黑屋|怀旧音乐伙伴BBS ( 沪ICP备15028970号 )

GMT+8, 2024-11-24 16:44 , Processed in 0.060056 second(s), 3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